【林冲走出去后,朱贵回到聚义厅对王伦道:“王首领,恕我直言,;林教头不能走。”】
【“他是柴大官人着力举荐来的。”】
【“柴大官人曾有恩于山寨,日后知道我等不纳林冲,不大好看呐。”】
【“更何况林教头身怀高技,是走投无路之人。”】
【“留他入伙,他必将报恩于山寨。”】
【“两全其美之事,首领却为何如此行事?”】
【三首领云里金刚宋万,将聚义厅内其余人支开后,劝说王伦道:“王首领,朱贵兄弟言之有理。”】
【“若不收留林教头,柴大官人定会见怪,显得我们不够义气啊。”】
【朱贵着急道:“请首领快快决断,不然就晚啦!”】
【王伦说道:“林冲的本事,在我等之上。”】
【“留他入伙,日后和我们争起高低来,如何了得呀?”】
【“哎呀。”朱贵不耐烦道,“他是来寻安身立命之处的,怎么会争什么高低嘛。”】
【宋万道:“我看他也不是那种江湖小人。”】
【王伦道:“你们怎知,他是不是真心入伙?”】
【“他又不是我们的心腹兄弟,谁能断定啊?”】
弹幕:
——“林冲:不留就不留,多说一句都是求,我走了。”
——“干脆学曹操、刘备,扯起一杆大旗灭了宋国。”
——“灭了宋,靠好汉能治国?怕也就是赤眉军的水平。”
——“王伦或许也有他的难处吧。”
——“王伦没难处,他就是觉得林冲会危及到自己的位置。纯纯小心眼。”
——“王伦的担忧很合理,江湖上扮猪吃老虎的多的是,只是林冲不是那种人。”
——“好比来了一个世界五百强公司的经理过来,收了你的位置自然会让给他了,不敢收呀。”
——“眼界真的小江湖上要是知道你连80万教头都不收留,谁还到梁上去呢还怎么发展壮大。”
【杜迁道:“要不,让他下山纳个投名状来。”】
【朱贵直接起身出门:“我去跟他说!”】
【……】
【“林教头,林教头。”朱贵来到客房,见林冲正在收拾行李,便对林冲道,“王首领已经答应你入伙了。”】
【林冲没有说话,继续收拾行囊。】
【“放下放下。”见林冲不相信,朱贵劝林冲道,“哎呀,放下吧。”】
【“这么大的事,我还能骗你吗?”】
【林冲道:“一定是你和杜迁、宋万,在王首领面前说了不少好话。”】
【朱贵也不瞒着:“那当然。”】
【“梁山若都不容得自家兄弟,那岂不是惹天下人耻笑吗?”】
——“天下人笑没笑我不知道,我是真笑了。”
——“天下人:三国那里我笑够了,这里不笑了。”
——“这里林冲已经没有一开始那么单纯了。”
——“朱贵人好好啊,从此和林猫猫也算是旧相识了。”
【林冲道:“王首领若违心留我,日后多有不便,我还是走吧。”】
【“来来来,”朱贵拉着林冲坐下说道,“我问你,你要去哪。”】
【这一问,问到了林冲的伤心处:“不知道,听天由命吧。”】
【朱贵道:“留在梁山,就算是有点小不痛快,也总比让官府拿去,送死强吧。”】
【“何况王首领并不是怀有恶意,他只是怕你不是真心入伙,日后会反悔。”】
【林冲不解道:“我是朝廷的重犯,官府的仇人,我怎么会有二心呐?”】
【“这不就对了嘛。”朱贵道,“王首领说了,你若是真心入伙,就纳一个投名状,表明你落草的心意已决。”】
【“自然就没有什么芥蒂了。”】
——“王伦: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这个容易。”林冲道,“几个字我还是认得。”】
【“你去拿纸和笔,我马上给你写。”】
【“哈哈嗨嗨嗨……”朱贵笑着道,“不是让你写什么契约,是要你在三日之内下山,去提一颗人头上来。”】
【林冲惊得瞪大了眼睛:“杀人?”】
【“杀一个就行。”朱贵毫不在意道。】
——“林冲还是和江湖接触的少,不懂投名状。”
——“早就背了几条人命了,还要什么投名状?”
——“把山神庙那个拿回来。”
【林冲瞪大眼睛:“这不是刁难我吗?”】
【“让我杀仇人可以,让我杀素昧平生之人,王首领也想得出来!”】
【朱贵道:“不管怎么说,这已经是留下活口了。”】
【“总比赶你下山强吧。”】
【“至于提颗人头,那还不容易?”】
【“狠狠心就是了。”】
【见林冲沉默不语,朱贵拍拍胸脯:“林教头,就算看在我的面上,做回杀人越货的强盗怎么样?”】
【“何况这是事出有因,你只要这么来回一想,心就放平了。”】
——“林冲:借汝头一用,可否?恩?”
——“王伦真的是小人一个,提一颗人头说的真好,凭什么杀人呢?上来的人都不知道好的还是坏的。”
【林冲站起身,语气平静道:“杀人并不可怕,我已经杀了几个人了,再多杀一个也算不了什么。”】
【“只是……只是……我这心里别扭啊。”】
【“好了。”朱贵也站起来道,“教头别想那么多了,明日我陪你下山。”】
【林冲执拗道:“要去我自己去。”】
【朱贵道:“你新来乍到,地理不熟。”】
【“我不去,也得派个喽啰给你领路,也好有个照应。”】
【林冲抱着双手,双眼无神道:“遇上个仇人倒也罢了,要是遇上个清白无辜之人……”】
【林冲狠着心道:“都是高俅老贼,逼得我无家可归,无路可走。”】
——“归根到底都怪苏轼。”
——“山寨就是山寨,入伙的方式还真不一样。”
——“林冲竟然也开始黑化了。”
——“去五台山文殊院出家吧。”
——“林冲:那年18,梁山聚会,站着如喽啰。”
【次日,林冲在一个喽啰的带路下,来到一个路口守株待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