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汉武帝:这个穿越者太敢说 > 第884章 各有优劣的城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陛下,臣也认为如此。”

霍去病也是一眼看穿,毫无压力,造型太明显了。

“向外倾斜的城墙应该是为了减少被火炮直接击中造成的伤害。”

如果只是一面城墙向外倾斜,霍去病会认为是陆鸣画歪了,但每面城墙都向外倾斜,总不能是都画歪了吧?

其实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毕竟陆鸣的画技和审美一言难尽,但霍去病决定相信他是故意为之。

要是提出质疑,有可能换来一顿毒打

“这点我们不用学,三韩之地的人没有火炮,孤悬在外的城池也不需要防备火炮。只要在现有的城墙基础上,参照部分棱堡的设计即可,对付他们足够了。

要是进行防备火炮的设计,那是防备谁呢,你一座孤悬海外的城池还想独立咋滴?

“棱堡的每个棱角上都要布置火炮,才能保证射程足够,没有死角,形成火力交叉覆盖。

要是使用弓弩作为守城武器,则要根据弓弩的射程调整棱角之间的距离,否则会出现攻击无法覆盖的地方。

也就无法发挥棱堡最大的优势。”

在霍去病看来,棱堡最大的优势就是棱角之间互为掎角之势,能够在防守时对敌人造成前后夹击的效果,使其应顾不暇。

这也要求每个棱角上布置的武器有足够射程,能够和对面棱角上的武器互相配合。

其他方面都可以因地制宜的改动,只要保留这个核心优势,就足以保证棱堡以少打多的效果。

刘彻很欣慰,他的两大爱将都和他想的一样,他们仨都是有军事天赋的人。

“陆鸣,他们俩说的对么?”

虽然是在询问,但刘彻已经确定,这就是正确答案。

“是的陛下,突出来的棱角就是为了形成火力覆盖,在防守时给敌人造成大量伤害。

这也是棱堡最厉害的地方,其他方面反倒没有多少借鉴意义。”

棱堡是火器时代的产物,如今除了大汉之外,没有哪个国家拥有火器,很多设计都可以简化。

适度保留棱角可以互相支援,对敌人两面夹击的功能即可。

“建造棱堡的话,需要有精确的计算,免得建好之后棱角之间无法互相支援。”

棱角怎么建,建多大,彼此间距离有多远,怎么配合守城武器,都需要精确计算, 严格施工。

一旦计算错误,棱堡最大的优势也就无法发挥。

“陆鸣,你会计算么?”

棱堡看起来就奇形怪状,刘彻觉得一般人根本不会计算。

卫青和霍去病显然是不会的,那就先问问陆鸣吧。

陆鸣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陛下,棱堡涉及几何学,我的几何很不好,我学生张秋的水平好得很,让他来吧。”

一点都没谦虚,陆鸣的几何确实不好,连多边形的面积都算不好,怎么能计算棱堡需要的各种角度和距离。

好吧,看来陆鸣是真的不擅长,刘彻也就没坚持。

“建造城池的消耗越少越好,你们还有什么建议?”

刘彻现在有点精打细算的感觉,不像以前,想干什么就不计代价的去干。

至于消耗,管他呢,桑弘羊会解决的。

他心中已经有了想法,但还是想听听,陆鸣几人有没有和他想到一起。

消耗越少越好?

这是你该说的话么,小猪陛下,你这么说话让我很陌生啊。

陆鸣强烈怀疑,刘彻在奔向千古一帝的路上一骑绝尘。

这么干下去,恐怕就是李二凤和老朱加起来也追不上他。

“用水泥。”陆鸣和卫霍异口同声。

和现在的夯土城、石头城比起来,水泥城的防御力堪称降维打击。

“陛下,河西之地的生产建设兵团就是用水泥筑城。

和朔方城相比,同样大小的城池,水泥城的成本低,工期短。

在人工方面,水泥筑城的消耗仅为朔方城的五分之一。”

筑城,最大的消耗除了材料之外就是人工。

缩短工期,减少人工,光是粮食方面就能省出来一个天文数字。

筑造的城池越大,这种优势越明显。

刘彻笑得很开心,他们又想到一起去了。

“陆鸣,给生产建设兵团筑城的时候,你怎么没把棱堡拿出来?”

火器拿出来了,水泥拿出来了,高产粮食拿出来了,晒盐法拿出来了,刘彻不相信陆鸣会为了棱堡藏私。

看似责问,但陆鸣丝毫不慌。

刘彻能当面提出疑问,就代表什么事都没有,他就是要个回答而已。

当面不说话,背地里琢磨你,那才危险。

“陛下,棱堡不是哪里都适合建造的。它的结构要求占据广阔的平地,在山地和人口密集的城区都不适合。

欧洲的贵族老爷们可以不管城外平民的死活,但大汉不能不管。

生产建设兵团的城池要考虑为百姓提供保护,棱堡不符合这种需求。

棱堡太小容不下太多人口,太大成本会飙升天际。

棱堡建造的太大,为了保证火力交叉覆盖,就要建更多的棱角出来。

敌人可以进攻的地方也就更多,守军需要防守的面积也就更大。

在敌人只有冷兵器的时代,这么做反而不利于防守。

哪怕我们的火炮泄露出去,水泥城墙也足以抵挡他们的进攻。”

陆鸣当然考虑过棱堡,但是考虑到实际使用场景也就没提。

一般的中式城墙扛不住火炮进攻,但敌人没有火炮啊。

而且大汉现在的火炮对水泥城墙的杀伤力有限,泄露了也不怕,匈奴的生产能力连火药都凑不齐。

荷兰人靠棱堡挡住郑成功九个月,但襄阳城挡住蒙古铁骑六年。

不管是匈奴人还是三韩之地的人,加起来都打不过蒙古铁骑。

提到保护百姓这一点,刘彻和卫霍都没有异议。

大汉的城池需要保护百姓,河西的城池更是要做好被围困的准备,城内必须能容纳大量的百姓才可以。

“原来如此,那就在三韩之地建一座小的大汉特色棱堡即可。

在守军人数很少的情况下对敌人造成更多杀伤,让他们知道大汉的厉害。”

用水泥建造一个常规造型的城池也不是不行,三韩之地的人打不动。

但刘彻更喜欢进攻造杀伤,城外又没有大汉的百姓需要保护,棱堡正合适。

(明天请假休息,补充下睡眠,头都快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