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穿越明末:带领农民起义 > 第1514章 张应昌赴湖宿山区剿贼(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14章 张应昌赴湖宿山区剿贼(下)

这剿贼军事战略中的“防守”项目如果成功,虽然能够阻止贼寇在战区内大规模流动,以及获取城镇内的补给和情报。

但是这在山区内仅仅是控制住交通线上的主要节点和大型村镇集市是不够的。

因为这山里的土寇可以通过走小路山路,以小规模行动蚂蚁搬家的形式,绕开这些大型村镇和主要交通节点,在山区内进行小规模的流动躲避铁营部队的打击。

同时那山里的土寇一样可以通过那些小村落获取情报补给以及兵员,所以这除了“防”之外那还得“堵”。

所谓“堵”那就是在这战区内交通网络的支线道路节点以及小型村落的附近,全部都给塞满兵力,堵死这战区内的贼寇通过小路小规模流动和在这些小村落获取情报补给的可能性。

所以张应昌便将这英山三贼营的喽啰兵,以五十或者是一百人为一个小屯,以管哨或者管队为统领,驻扎在那些山区小路的节点和一些重要小村落的附近,进一步的限制山区内土寇的流动和情报补给。

这“防”和“堵”部署到位之后那就是开始“剿”了。

这段时间铁营的弟兄跟这山中的土寇打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交道,再加上这宿湖两县也有一批倒向铁营的土寇势力。

所以铁营对这些敌对土寇的山寨具体位置都搞的非常清楚,并且对他们在深山中的一些藏身洞也有一定的了解。

张应昌在他的防堵战术取得一定成效,大致搞清楚了这些土寇的藏身地之后,便下令中后两营的弟兄优先进剿那些挑头反叛铁营的土寇势力。

这些土寇被铁营的弟兄找着之后那自然是被打的到处乱窜,这要是放在过去,他们熟悉这山中的地形,即使打不过铁营要想跑掉那是轻轻松松非常的容易。

而这个时候那张应昌在这宿湖两县编织起来的一张防堵网络就开始起到作用了。

这些土寇放弃山寨和藏身洞窜出来之后,窜到那山区河谷内的交通主干道上想要快速机动甩开身后的铁营追兵。

但被那英山县三贼营的大屯喽啰兵给挡住一时半会走不了,而铁营的正规军又撵着他们的身后追了上来。

这帮土寇无奈之下那也只能抄小路分散开来往那山里面窜,而这个时候张应昌布置在山区交通支线节点和小型村落的小屯三贼营喽啰兵就发挥他们的作用了。

虽然他们挡不住这一波波的土寇从他们的防区内过境,但是他们能够为铁营正规军的追兵提供及时的情报,并指引铁营的弟兄进山去追击这些逃窜的土寇。

这铁营的弟兄在过去追着这些土寇进了小路之后,一般都是找当地的山民来询问这些土寇窜到哪里去了。

而这些山民那都与当地的土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很多次铁营弟兄问路的附近山民,那就是铁营弟兄正在追击的土寇,你想这能问出什么有效的情报来?!

即使这些山民与这些土寇没有联系,那他们也不敢随意的向铁营的弟兄透露这些土寇的行踪啊!这些土寇对付不了铁营那还对付不了这帮山民?!

所以这在过去铁营的弟兄只要追击反叛土寇到山区中的小路,那基本上都是无功而返,甚至还有可能被那帮土寇联合山民反击铁营弟兄一把。

但老张在这山区交通支线节点和小型村落附近驻扎兵力,那就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驻扎在这些地方的兵力,那就好比是一台台人性的高清监控和高敏感的传感器,那些窜到山区小路的土寇也将会无所遁形暴露在铁营的视线之中。

这帮土寇走大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走不了,走小路那又被发现,钻到哪山沟沟里躲着还没喘口气的功夫,那铁营的弟兄就从他们身后杀了上来。

无论他们走到哪里多则半天少则一两个时辰,那铁营的收他们的人就来了,搞他们那是惶惶不可终日。

过去这帮土寇那也是经历过不少次官军的进剿,但那官军也最多是把他们从山区交通线的主干道上驱逐,很少追着他们到小路深山之中。

而这铁营的贼兵那就像是吃错药似的跟他们过不去,大路堵截追击他们也就算了,小路还追击他们不放,躲到那些鸟不拉屎的地方都可劲的撵,把他们的心态都给搞麻了。

所以在这老张一套防堵剿组合拳下去,即刻便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那王老二剿了快一个月的贼,一家土寇山寨那都没有剿灭,总共那也就打死俘虏几百名土寇喽啰。

而老张不到十天的时间,便剿灭了四五家大小土寇山寨,打死俘虏土寇喽啰及其家眷将近上万人,并且还抓住了不少土寇山寨的头领级别的大贼头,狠狠的打击了这宿湖两县山中土寇的嚣张气焰。

当然,这倒也不是说老张的能力比王老二强,毕竟这老张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不是王老二可以比的。

王老二在的时候仅有五六千兵马,而这老张手底下不仅有中、后两营将近四千的战兵,还有那英山县三大贼营九千喽啰兵,以及老张在本地招降的土寇组成的一营两千人的贼营,加起来总共差不多有一万五千人的兵力,比王老二在的时候多了将近三倍的兵力。

这王老二在领着后勤协走的时候给中后两营留了三个月的补给之外,还额外的给张应昌组建的这两千本地贼营留了一个月的补给,再加上这英山三贼营的七千石粮食,在粮草上老张那是丝毫不发愁的。

不仅如此,这老张在从潜山县总部临行前来上任的时候,还向王大帅申请了三万两银子的剿贼经费。

王大帅对此直接就拨了五万两给老张,并告诉老张只要能够平定宿湖两县的局势,再拨给他五万两也没有问题。

不过这后来老张拿着王大帅的条子去找王老二领钱的时候,王老二只拨给他四万两银子,然后告诉他不够的话再申请,先就拿这么多。

虽然说这铁营招募的英山、湖宿四大贼营给足了他们粮食吃,但那也只能让他们安守本分在哪里站岗不到处乱跑,但想要让他们超常发挥点作用就很难办到,毕竟这一天吃三斤粮食玩什么命啊!

老张在明军当了那么多年的将帅,自然是懂得这个浅而易见的道理,所以为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那就必须得拿出赏银来激励他们。

也正是因为老张真金白银的往下面赏,那有一次一股两千多人的贼寇从山里窜出来,窜到皖河河谷中的一个集镇岩镇,准备从这里过境往宿松县那边窜。

那当时驻扎在此地的是英山县三贼营之一“鹰字营”的三百喽啰兵,这三百喽啰兵为拿老张的巨额赏银,硬是凭着三百兵力挡了这两千人一个多时辰,等来了后面铁营的追兵。

战后老张那也是说话算话,死了的赏三十两,伤了的赏十两,活着的每人奖三两,领头的贼营把总、管队奖一百两到五十两不等。

这剿贼经费除了用于奖励之外那就是用于收买山区内的山民和土寇,这老张之所以能搞清楚那敌对土寇的藏身洞,除了铁营的情报系统给力之外。

就是这老张舍得花钱,那动不动就是几百两银子砸下去,把那些山民和土寇砸的那是晕头转向,给铁营提供了不少重要情报。

这一点上老张比王老二强的多,那王老二抠抠搜搜的不肯花钱,而老张则是把申请来的经费当成流水一样的往外撒。

当然,这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这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那肯定是大方的很。

过去老张在明军那边当官的时候,上面不给这方面的活动经费,那老张同样也是像王老二那样抠抠搜搜的不肯花自己的钱。

...

这军事打击取得一定的成效之后,那肯定是不能继续再接着打击了,总部那边就只给他一个月的钱粮资源,而这宿湖两县叛乱的土寇有将近二十家,要想彻底清剿干净最低也需要好几个月。

所以这接下来那就是政治上的孤立,所谓政治上的孤立,说白了就是拉拢一批打击一批,这拉拢那就是张应昌给王铁提到的“抚”。

这老张剿灭几家土寨山寨之后便停止了军事行动,转而是派人进山联络那些反叛的墙头草,对他们晓以利害谕以祸福。

告诉他们铁营可以原谅他们的叛乱行为,并且还能与他们重新签订盟约在这山中继续共存下去,只要他们与那几个顽固派划清界限且配合铁营镇压他们。

这些反叛的墙头草那也被老张的这一套组合拳给吓唬住了,害怕自己成为铁营的下一个针对目标,于是纷纷向铁营再次投诚与那些顽固派划清界限。

老张的这一张招抚牌打出去,那宿湖两县的局势立刻便翻转,那反叛土寇瞬间就只剩下那几家与官府牵扯过深的顽固派了。

...

军事打击和政治孤立都取得效果之后,老张接下来就是进行经济封锁,这几家顽固派反叛土寇都颇有一些实力,铁营强行进剿有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伤亡。

但也正是因为他们颇有一些实力,那山寨里面的喽啰也不少,日常的粮食消耗量非常的大,老张在招抚了这些墙头草之后,这防堵网便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那有敢向这些顽固派提供粮草的山民和商人,今天往山里运粮食,明天就有可能被察觉,后天铁营的弟兄就上门去割脑袋。

这老张割了一茬不要命的脑袋之后,那也就没人敢偷偷的运粮食给这些顽固派,时间一长这些顽固派内部便因为粮草问题发生内讧。

最后这些顽固派要么就是因为内讧过度导致解体自动消亡,要么就是在山里混不下去跑出山去向官府投降,或者是像铁营再次投诚,一个月的时间不到,张应昌便将这宿湖两县的叛乱平息。

这老张剿了半辈子的贼,那就从来没有像这回一样剿的痛快,毕竟这种富裕仗他以前也是从来没有打过的。

铁营为了平定这宿湖两县的叛乱,所耗费的钱粮及各项开支总计折银超过了十万两,相当于铁营的弟兄一年白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