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差生文具多啊的新书 > 第967章 筹划《釜山行》(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67章 筹划《釜山行》(2)

画稿上反映的,正是列车的13号车厢,主角石宇为了保护女儿秀安和孕妇盛京,打破自己“自私者”的标签,首次主动对抗丧尸。

画面上,石宇抱着秀安缩在座椅下,秀安攥着他的衣领小声哭:“爸爸,盛京阿姨快被抓到了!”石宇盯着前方——盛京被三只丧尸逼到了车厢连接处,双手抓着扶手发抖。

看得出来,夏沫的手绘非常出色,这让酷爱动画的延相浩从内心深处产生了一丝认同。

画页上用工整端庄的高丽文字清晰地标注着——镜号-01;景别-近景;镜头运动-固定镜头;音效\/台词-秀安哭声(微弱)、丧尸嘶吼声(渐强)、列车颠簸声;时长-3秒;情绪\/功能-铺垫危机,展现石宇最初的犹豫……

夏沫画完之后,随手翻页,又开始画新的。

延相浩也忍不住开始在自己的脑海里构思起后续的分镜头来。

画面上,石宇的手先攥紧秀安的衣角,指节都有些发白。脚边是先前掉落的金属保温杯,杯身上有凹陷,是之前逃生时留下的痕迹。一根线从石宇的手飞向保温杯,还标注了箭头,意思很明显,是石宇接下来会捡起这个杯子。

分镜头这东西,既可以是纯文字形式,也可以是纯图片形式,又干脆两者结合。

纯文字形式的分镜头是用文字方式对剧本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设计,包含镜号、景别、镜头运动、画面内容、音乐、音效、人声和备注等要素,适合目前这种快速构思的场合。

纯图片形式的分镜头实际上就是故事板,它是对画面内容进行图像化的绘制,把文字转化为画面,以连续的画面形式来表现剧情,可以更直观地呈现作品。这种绘图通常是以草图为主,将画面按顺序排列起来,有些还会配上必要的文字注释,

夏沫这里用的明显就是两者结合的方式。延相浩的美术功底还不错,所以也偏爱纯图片形式或者两者结合的分镜头。

他的眼神跟着夏沫的笔尖在桌面上移动,夏沫先用轻线条勾勒出角色的大致轮廓,再用少量的线条画出角色的特征。要做到这一点,难度很高,但在夏沫手里却好似信手拈来,有点毫不费力的感觉。

这些分镜头草图绘制的关键在于其精确的指导性,以及高超的镜头和动作设计,完全不需要将人物的造型画得细腻,只要能让之后的制作人员看得懂就可以了。

分镜头风格可以各种各样,学院美术风、色彩风、漫画风、狂野风……通通都行!像冯晓刚是美术师出身,他的分镜就像一幅画;而姜炆没有手绘功底,他的分镜头就都是火柴人的鬼畜风格,却不影响这两位都成为华夏知名的大导演。

夏沫这种,算是折中吧,但他的手绘能力确实太强了,明显是专门学习过这种轮廓勾勒技法,画起来又快又传神。

就比如主角石宇的形象,虽然没画五官,偏偏就能和延相浩朦胧中感觉的主角形象意外吻合。

更让延相浩惊喜的,还是夏沫表现出来的东西,居然跟他脑子里正在构思的东西几乎完美重叠,在一些细节方面,甚至考虑得更加周到。

这算什么?高山流水觅知音吗?就说看夏沫的分镜头,有种把自己脑海里的东西打印输出的爽感是怎么回事?

镜号-02;景别-特写;镜头运动-推镜头(聚焦手部);音效\/台词-保温杯与地板摩擦声(清脆)、石宇的呼吸声(急促);时长-2秒;情绪\/功能-关键动作:从“保护自己”到“准备反击”的转折。

延相浩越看越认真,也越看越投入,直到夏沫的第八幅画完全结束。

第八幅画代表着这个场景的最后一个镜头。

镜号-08;景别-全景;镜头运动-拉镜头(从石宇转向车厢);音效\/台词-丧尸嘶吼声(持续)、石宇的喘息声(粗重)、列车广播声(模糊:“前方到站大田站……”);时长-5秒;情绪\/功能-收尾:确立主角的“守护者”形象,为后续剧情铺垫。

画面中,石宇背对着镜头,用桌腿支撑身体站在车厢中间,挡住汹涌而来的丧尸群。而盛京抱着秀安从他的身侧跑过。旁边还用小字标注着:回头看时,石宇朝她们挥了挥手(左手还在微微发抖)。

……

面对这些分镜头草图,延相浩发现自己竟然有些患得患失起来,那感觉,就和他还是毛头小子的时候面对心仪的女孩差不多。

别误会,这只是打个比方罢了,延导的取向并没有问题。

延相浩艰难地咽下一口唾沫:“夏导,那你在演员方面有什么考虑吗?”

夏沫敏锐地听出了对方在称呼上的变化,从一开始的夏先生,变成了现在的夏导,这是对自己的专业水准有了认可了啊。

再者,对方开始询问选角的事情,这意味着对方愿意接受自己开出的条件了,肯定是大好事!

夏沫想了想:“尹相华这个角色给我留一下,其他的,您完全可以自便。”

延相浩一怔:“可是我感觉以你的外形条件,演主角石宇更合适啊。”

夏沫笑了笑解释道:“不是我,是我的一个大哥,他刚跟奉导合作过,你可以跟奉导了解一下,演技什么的不用担心,绝对的实力派,老戏骨。”

延相浩刹那间喜笑颜开,虽然这部戏他只能挂副导演的名头,但很明显整个剧组实际上还是以他为主的,而且对手开出的报酬异常丰厚,在亚洲经济总体不太景气的当下,也算是非常讲究了。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这部片子戳中了他的内心,让他有种要把它拍出来的迫切欲望。如果夏沫这个制片人、导演、编剧不肯放权的话,那自己顶多就是个抬轿子的傀儡,很多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就完全没法弄了。

幸好,夏沫不是那种喜欢把持权柄的人,他愿意给自己机会。

延相浩不再犹豫,冲着夏沫伸出了自己的手掌:“这剧不错,我特别喜欢这个结尾!”

《釜山行》的结尾充满了东方特有的悲怆诗意:父亲石宇在感染病毒后,回忆起女儿出生时的幸福时刻,带着那份记忆纵身跃下了列车。

那个瞬间让人泪目——因为那不是绝望,而是爱的最终表达,也是用生命守护生命的意义所在。

夏沫的手和延相浩的手重重地握在一起:“那好,欢迎延导加入,一会我们签完合同,延导就算是正式入组了……您是本地人,剧组的筹备就交给负责了。”

夏沫给司机打了个电话,合同早就准备好了,都放在车上。

离开之前,夏沫顺口说了句:“这部剧预计投资一百亿高丽币,延导要是有兴趣,我可以接受您参与投资分红,额度嘛,就算百分之十好了。”

一百亿高丽币,折合成华夏币也就是六千来万,这点钱对现在的夏沫来说并不算啥,完全没必要融资。他之所以接受延相浩以自身的才华、声誉和市场号召力作价六百万入股,主要还是考虑到要让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草。

这种事情对双方都有好处:对夏沫来说,接受延相浩的“导演投资”,就意味着双方被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不怕对方拍戏不尽心;对延相浩来说,就是放弃一部分眼前利益,去博取更大的长远收益,只要电影大卖,他的收入会远高于只拿固定片酬。

延相浩闻言眼睛一亮:“我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