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玄钰带华锦萱进宫,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回去的路上,两人一起坐在马车上,回忆起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
太后中毒,太子告状,华锦莹怀孕,卫文那边的信也送到了太子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凌玄钰中蛊。
“你不用为我担心,到时候中秋宫宴,我也会跟皇兄提议,今年过年邀请我的那位好皇兄从西南回来一起过年。”
有本事给自己下蛊,就要有本事承担后果。
现在看来,自请镇守西南的安南王,也没有那样规矩。
“今日你跟母后说的方法,还是太大胆,以后这样的事情交给我,我有办法解决。”
华锦萱点头,这样的事情却也不会有第二次了。
太后是华锦萱的亲人,华锦萱不会再允许太后出事。
“太后知道我是为了她,而且你当真相信所谓的命吗?”
这句话,一直在凌玄钰的脑海中。
他也是在认真思考。
若真的信命,那他怎么会有重生一次的机会?
“哪怕如此,以后也不可以这样,你不知道因为皇权,惹出了多少事情。”
皇权。
这两个字在所有人的心里都十分重要。
要不是为了这两个字,前世华锦萱也不会成为凌雨泽手中的匕首。
他就这样拿着这把匕首,一步步走到皇位,最后还用这把匕首,亲自杀了扶持他一路走上皇位的华府父子。
“夫君,还有一事,我派人给太子送了信,让他多去太后宫里请安。”
这样一来,正好方便华锦萱的计划。
也是赶巧,紧接着华锦萱就发现太后中毒,与太后一起商议,来一招瓮中捉鳖。
“嗯,知道,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吩咐下去,你也不要太操心。”
“对了,沐瑾的婚事,你当真想撮合他与你家表妹?”
凌玄钰对这个华黎琏是一点印象都没有,只要不是华锦萱最亲近之人,都不是他应该熟悉的人物。
按照他对凌沐瑾的了解,他应该喜欢温婉善良,乖巧一些的女子。
而且凌沐瑾自凌玄钰大婚以后也透露过以后只想娶一位皇子妃的意思。
在凌玄钰听来,凌沐瑾这想法虽好,但他爹应该不会答应。
况且以后若凌玄钰把凌沐瑾送上那个位置,还得娶......
只能说,若凌沐瑾和华黎琏真的郎有情妾有意,他们可以撮合撮合。
以后华黎琏成为凌沐瑾心尖尖上的人,也不会受很多苦。
当今太后便是,无论先皇要娶多少女子,他心里真正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正妻。
“只要表妹自己愿意就好,这么多年,她也很苦。”
她自己体会过失去双亲的苦,但没有体会过寄人篱下的苦,所以不敢说与华黎琏感同身受。
马车上,外面守着的都是自己人,说起话来才最方便。
“家里那些人,尽快料理了吧,不然总觉得不舒服。”
谁喜欢被人监视啊?
华锦萱一说,凌玄钰自然也得加快这件事的进程。
只是再过两日许王和瑾王就要回京,又是一场热闹。
这几日华锦萱的身子干净了,凌玄钰又开始没脸没皮地操劳起来。
有一日晚上还没有熄灯,两人一起躺在床上,凌玄钰就撑着脑袋,一只手放在华锦萱的小腹上。
“娘子,为夫都努力了这么久,你这怎么还没有动静?”
华锦萱羞得转过身去,不想理会这个厚脸皮。
还不是她服用了暂时不会怀孕的药,不然坏事了怎么整?
“孩子的事情,咱们不是说了不着急吗?或许就还没到时候呢。”
避子药的事情以后大仇得报,华锦萱再慢慢跟凌玄钰说。
目前这事儿也就只有听霜和华锦萱自己知道,其他人哪怕是云梅都没有参与进来。
“是不是我还不够努力?”
凌玄钰陷入了沉思,而且那样子好像是已经肯定了自己的这个猜测。
嗯,一定是这样。
心里想着,凌玄钰又开始解华锦萱的衣带。
成婚以后才发现,这二十多岁的男人不好惹!
没过几天,凌许川和凌沐瑾一起带着最后剩下的一千五百人回来。
自然,其中还包括太子留在云城不管的那些。
皇上给每个回来的士兵都发了十两银子的抚恤,那些阵亡的将士每家送去五十两银子。
这点钱,就从太子的私库里拿。
朝堂上,张德福亲自宣读册立许王和瑾王的圣旨。
先封王,再奖赏。
“许王和瑾王这次扫平流寇有功,赏黄金千两,绫罗百匹,另外还有三年俸禄。”
这奖赏说不上多,也算不上少。
正好前段日子安南王在西南进贡了一批绫罗绸缎,这些加起来都有一千多匹。
三年俸禄加起来也就九千两银子。
无论是王爷还是皇子都有自己的产业,他们每年的开销可不全指望那点俸禄。
“多谢父皇赏赐。”
许王、瑾王一起跪在殿前接受赏赐,太子就显得更加尴尬。
他要是不回来着急告状,说不定今日赏赐也有他的一份,皇上更是不会立许王和瑾王。
“你们表现得很好,云城虽然只有五万百姓,但他们都是我玄墨的子民。”
“你们以皇子的身份亲自出征扫平流寇,更是让天下人都看到朕对老百姓的挂念。”
言外之意,只要是个人都听得出来。
看来皇上还在生太子的气啊,不然也不会这连着几日都不接受太子的求见。
听说太子曾经在尚书房外一跪就是一整天,最后还是张德福亲自派人抬走的。
最后太子不跪了,直接去太后宫里,每日都求着太后帮自己说话。
......
“儿臣不过是受命,替父皇解决流寇,百姓都感念父皇的恩德。”
“是的,父皇,云城百姓最后只有不到三百人受伤死亡,已经将伤亡降到最低,最近云城的县令也正在抓紧时间恢复。”
凌许川和凌沐瑾两人有条不紊地汇报云城的情况。
这些情况其实皇上自己早就知道,云城县令的奏折可比两位王爷到京城的时间都早。
还好太子走了,还有两个弟弟善后。
不然这事儿要是传遍天下,所有人都会怀疑太子的能力和本心。
为了给太子留点面子,昭告天下时,皇上特意给太子也加了点功劳。
皇上只说太子在后方筹备物资送去云城,多么不容易。
为了不让这事儿继续发酵,对太子更不利,皇上后面也给太子赏赐了一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