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我在俄国做寡头 > 第1031章 尼古拉需要秀肌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夜风拂过冰冷的湖面,星光倒冰层中,如同当年切巴尔库尔湖冰层上的那个窟窿,虽已愈合却永远留下了痕迹。

尼古拉醒来之后,了解到达莎给过来的最新信息,似乎外界已经有些人按耐不住,想要刺探谢尔盖家族以及尼古拉的安危。

作为谢尔盖家族的唯一决策者,尼古拉掌控着横跨俄国能源、军工、媒体、金融、科技五大领域的万亿级美元帝国。目前家族不仅是俄国最富有的商业实体,更是杜马中“稳定多数派”的政治基石。一旦其领袖长期缺位,内外势力必将趁虚而入。

醒来后的24小时内,尼古拉完成了三项关键指令:通过旗下控股的Rt国际频道与《新报》联合刊发《关于谢尔盖健康状况及权力延续的公告》,明确表示“尼古拉将于两周内恢复履职”,并宣布设立由五名家族元老组成的“临时执行委员会”,防止控制权限真空。

下令暂停所有涉及能源、远东港口私有化及第五代战斗机技术出口的谈判项目,直至其亲自批准。此举直接叫停了三笔总额超47亿美元的潜在交易,有效遏制了内部代理人的投机行为。

出动北极星情报部门,对那些蠢蠢欲动,甚至不忠诚的代理人进行秘密清洗。这次清洗还包含俄国的一些死对头,反正当下的尼古拉威望和正面形象足以压住这些不利的负面信息。

这些举措迅速稳定了市场情绪。谢尔盖集团旗下上市公司股价在两天内回升至事发前水平,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其信用展望由“负面”调回“稳定”。但这些还不够保险,还需要证明尼古拉在俄国最高层的权威性。

2月20日清晨,一架伊尔-96专机降落在远东国际机场。舱门开启,蒲先生和梅姐夫缓步走下舷梯,身后仅带两名贴身幕僚。他没有举行记者会,也未接受地方管理层迎接,径直乘车前往谢尔盖庄园。

据现场目击者描述,两人在书房密谈近两个小时。谈话内容从未公开,但从后续政策走向可窥见端倪:三天后,俄国突然宣布加快俄国的半导体、互联网、大数据以及工业4.0的计划,其中来自谢尔盖家族和斯拉夫财团的企业占据60%以上。

梅姐夫同时也代表俄国高层部门,对尼古拉会长阁下的贡献表示认可以及赞扬。希望尼古拉重新参与到俄国经济发展的决策圈,未来会多倾听一些年轻企业的建议,来制定俄国下一步经济的方向。

接着国际上传来很多关于北极星安保公司的相关信息,一些宵小之辈,胆敢觊觎斯拉夫财团的资产,从此神秘的从人间消失。而某些代理人,也被关进小黑屋,让他们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此外开启替代方案,下一次选择,这些人将会被打入地狱。

对于尼古拉来说,非洲地区希望和北极星安保公司甚至谢尔盖家族做朋友的人很多。你不想要做‘傀儡’,那么有更多的人想要替代你。最典型的就是科特地瓦和刚果,那些没有头脑的黑叔叔,经过cIA一阵怂恿,立马主动撞枪眼上。

而自此西非、中非很多地区流传这样一句话。凡是想要登顶的负责人,都要秘密前往俄国谢尔盖庄园去拜码头。那些不拜码头的人,永远别想登上那层高位。

此外北极星安保的航母舰队,也在加勒比海和委?瑞拉海军,举行了一场为期三天的军演。演习期间,航母蒸汽弹射的苏-33重型舰载机、雅克-150A五代机在巴拿马阿美莉卡军事基地外围打圈,言外之意就是告诉cIA和阿美莉卡,我尼古拉还在,别在我的地盘搞事情。

本次俄国遭受到的损失,也是这些年前所未有的,所以蒲先生和尼古拉商议过后。俄国房部门,测试了两枚洲际弹道导弹,一枚从西伯利亚发射,飞越公里到南太平洋地区爆炸。

还有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北风之神’级核潜艇,从北冰洋冰盖底下上浮,发射飞行公里在南太目标海域爆炸。当然这些爆炸的不是核武器,但足以起到震慑作用。

其次俄国喊话阿美,俄国本次已经把很多《削减核武器条约》的数量降低到2789枚,希望阿美莉卡对等缩减。不然俄国将会再次补充这些核弹数量。

阿美莉卡被俄国这一波操作吓得不轻,老毛子底蕴果然深厚,阿美莉卡不能赌老毛子手里没有子弹。连忙回应,近期再次开始两国防长对话磋商。

2月22日清晨,西伯利亚的寒风依旧凛冽如刀,但鄂木斯克地球行星防御指挥中心原址上,却已聚集了来自全球的目光。七天前那场突如其来的天体撞击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而受害最严重的莫过于俄国,在俄国当中鄂木斯克地球行星防御指挥中心则是那个最大受害者。那颗直径6.8米,重达220吨镍铁含量高达92%的陨石,本不应该存在的漏网之鱼,却穿过拦截网,给这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而此刻,在这片化为焦土与深坑的土地上,一场关乎俄国尊严、科技意志与人类命运的庄严仪式正悄然拉开帷幕。

曾经作为俄军战略预警与太空防御系统核心节点之一的鄂木斯克地球行星防御指挥中心,如今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深达180米、宽逾百米的巨大圆形陨坑。

边缘岩层因高温瞬间熔融又急速冷却,形成玻璃状黑曜石结构,在初升阳光下泛着冷峻金属光泽。坑壁呈放射状崩裂,大量钢筋混凝土碎块被抛掷至数百米外,部分残骸甚至嵌入附近山体之中。

现场宛如末日战场,指挥中心主楼完全塌陷,仅剩扭曲的钢架如枯骨般指向苍穹;通信塔断裂成数截,横卧于焦土之上;地下掩体入口被巨力掀开,裸露出内部烧毁的电缆与控制面板残片。

空气中仍弥漫着淡淡的臭氧与金属燃烧后的刺鼻气味。数十台工程机械静默待命,尚未开始清理作业——因为这里已被正式划定为“国家灾难纪念遗址”。

(本书内容纯属架空历史,不要过分解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