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岚的指尖划过岩壁,触感粗糙而湿润。常年被地热蒸汽浸润的岩石表面覆盖着一层滑腻的苔藓,在黑暗中泛着微弱的磷光。她停下脚步,将手掌完全贴上去,感受着从岩层深处传来的微弱震动。
“这里有东西。”她轻声说。
苏羽蹲下身,手指拂开一片纠缠的藤蔓。锈蚀的金属门框显露出来,边缘已经与周围的岩壁融为一体。他取出多功能军刀,刀尖在门缝处轻轻敲击,发出沉闷的回应。
“勘探站的紧急出口。”他判断道,刀尖顺着门缝游走,“锁死了,但从内部锈蚀的。”
秦岚退后两步,目光沿着岩壁向上搜寻。在藤蔓遮蔽的阴影中,她发现了一处通风管的格栅。格栅的螺丝已经锈成红褐色的碎块,轻轻一碰就簌簌落下。
他们轮流用军刀的锯齿轮切割格栅边缘,金属摩擦的刺耳声在狭窄的岩缝中回荡。当最后一段连接处断裂,格栅向内坠落,发出空洞的回响。
秦岚率先钻入通风管道,身体在狭窄的金属通道中匍匐前进。管道内壁凝结的水珠不断滴落,在她的作战服上留下深色的水渍。前方传来空气流动的微弱嘶声,带着铁锈和霉变的气味。
苏羽紧随其后,手电光束在管道内晃动。光束扫过一处检修口,他示意秦岚停下。检修口的螺丝已经被人为破坏,锁舌歪斜地挂在槽内。
“有人来过。”秦岚低语。
她轻轻推开检修盖,身体悄无声息地滑入下方的空间。
黑暗扑面而来。
手电光束刺破浓重的黑暗,照亮了一个宽敞的地下空间。锈蚀的勘探设备像史前巨兽的骨架般静立在阴影中,控制台上的仪表玻璃碎裂,指针永远停在了某个早已过去的时刻。空气中漂浮着细微的尘埃,在光束中缓缓旋转。
秦岚走向主控制台,手指拂过积尘的表面。灰尘之下,仪表的金属外壳依然完好。
“电力系统可能还能恢复。”她说。
苏羽已经走向空间深处,手电光束扫过墙壁上的配电箱。箱门虚掩着,内部的断路器大多处于跳闸状态。他仔细检查线路,发现主要电缆依然完好。
“地热。”他简短地说,指向从岩壁中穿出的粗大管道,“这里的供暖系统直接连接地热源。”
秦岚点头,开始检查控制台后的备用电源单元。她卸下防护面板,内部电池组的状态指示灯竟然还亮着微弱的红光。
“不可思议。”她轻声道,“这些电池至少该失效十年了。”
苏羽从背包中取出便携式能量检测仪,探头贴近岩壁。仪表的指针剧烈摆动,最终停在一个惊人的读数上。
“不仅仅是地热。”他说,“岩层中有强烈的能量波动,某种……我们未知的能源。”
他们分头行动。秦岚开始清理控制台,而苏羽则探索整个勘探站的结构。站体依天然岩洞而建,主体结构嵌入坚硬的岩层中,只有少数几个出口通向外部。最深处甚至有一处天然温泉,蒸腾的热气在洞穴中形成薄雾。
“这里的矿物结构很特殊。”苏羽从岩壁上取下一块样本,在灯光下仔细观察。晶体在光束中折射出奇异的光彩,仿佛将光线吞噬后又以另一种形式释放。
秦岚已经成功启动了部分电力系统。几盏应急灯闪烁后亮起,投下苍白的光晕。控制台屏幕陆续亮起,尽管大多数数据已经丢失,但基础功能似乎还能运行。
“看这个。”她指向主屏幕上一段残存的日志记录。
苏羽走近,眯起眼睛阅读那些破碎的文字片段。
“……能量异常……晶体共振……建议立即撤离……”
日志的日期恰好是秦岚父亲失踪的那一年。
秦岚的手指在控制台上停顿了一瞬,然后继续敲击。她调出勘探站的结构图,在三维投影中,整个站体的形状呈现出一个不规则的球形,深深嵌入岩层。
“这里的结构……”她若有所思,“像个法拉第笼。”
苏羽已经明白了她的想法。他走向堆放设备的角落,开始翻找可用的材料。在储藏室里,他找到了几箱老式通讯设备,以及大卷的铜质电缆。
“这些晶体,”他举起一块岩样,“它们能吸收特定频段的电磁波。”
秦岚加入他的工作。他们拆解废旧设备,取出其中的导体和感应元件。苏羽负责设计屏蔽网络的结构,而秦岚则利用控制台计算能量场的最佳分布模式。
工作持续了数小时。他们在勘探站的关键节点布置导体,将铜缆沿着岩壁铺设,利用站体自身的金属结构作为天然的电磁屏障。苏羽发现,只要将导体以特定角度嵌入岩壁,就能与其中的晶体产生共振。
“不仅仅是屏蔽。”他在连接最后一根电缆时说,“这些晶体在吸收电磁波后,会释放出一种相反的能量特征。”
秦岚从控制台前抬头:“负信息?”
“类似原理。”苏羽调整着导体的角度,“它们不是简单地阻挡信号,而是产生一个相反的场,抵消任何外部的侦测尝试。”
他启动了自己组装的设备。一阵低沉的嗡鸣声在空间中响起,岩壁上的晶体开始发出柔和的光芒。控制台上的监测仪器显示,勘探站周围的能量场正在发生变化。
秦岚调出外部环境的监测数据。原本清晰的能量读数开始模糊,就像水中的墨迹般逐渐扩散、消散。
“有效。”她说,声音中带着一丝难得的振奋。
苏羽继续调整设备参数。他发现通过改变导体的排列方式,可以控制屏蔽场的范围和强度。在某个特定配置下,屏蔽场甚至开始主动模拟周围的地质特征,使勘探站的能量特征完全融入背景辐射中。
“这不是简单的隐藏。”他轻声说,“是消失。”
秦岚走到他身边,观察着控制台上的数据流。屏幕上的曲线显示,任何指向勘探站的侦测信号都会被晶体吸收、转化,然后以完全相反的形式重新发射出去。对于外部的观测者来说,这里只是一片普通的岩层,连最细微的能量异常都不会出现。
“就像光学迷彩,”她说,“但是针对所有形式的探测。”
苏羽点头,手指在控制面板上轻点。一组新的数据出现在屏幕上,显示屏蔽场的稳定程度。读数始终保持在绿色区域,说明系统运行正常。
他们继续完善这个自发形成的庇护所。秦岚修复了供水系统,将温泉的水源引入储水装置。苏羽则检查了所有的出口,加固了防护门,并在关键位置设置了简易的警报装置。
工作间隙,秦岚会站在主控制台前,凝视那段残缺的日志。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控制台的边缘,仿佛能从中触摸到过去的痕迹。
苏羽从储藏室找到一些还能使用的补给品。他递给秦岚一包压缩口粮,自己则检查着刚刚设置的警报系统。每个传感器都通过铺设的铜缆与主控制台连接,任何异常的震动都会立即在屏幕上显示。
“他们为什么撤离?”秦岚突然问道,目光仍停留在日志上。
苏羽走到她身边,观察着屏幕上的文字。“能量异常”几个字反复出现,但具体细节已经随着数据损坏而消失。
“可能是发现了什么。”他说,“或者……害怕发现什么。”
秦岚调出勘探站的历史记录。大多数文件已经损坏,但从残存的片段中,他们拼凑出一个模糊的轮廓:这个勘探站最初是为了研究峡谷独特的地质结构而建立的,但在运行期间,工作人员陆续报告了各种异常现象。设备故障、能量读数异常、甚至人员的幻觉。
最后的记录日期,恰好在秦岚父亲失踪前一周。
夜幕降临——至少是他们感知中的夜晚。勘探站深处,只有设备的运转声和远处温泉的流水声打破寂静。秦岚坐在控制台前,继续尝试恢复更多数据。苏羽则检查着屏蔽场的运行状态,确保没有任何能量泄漏。
在检查一处位于勘探站边缘的传感器时,苏羽注意到岩壁上有些异常。晶体在这里排列成一个特殊的图案,几乎像是人为刻画的。他用手拂开表面的苔藓,图案更加清晰:一系列交织的线条,指向岩壁的某个特定位置。
他叫来秦岚。两人一起清理了岩壁表面,露出一个更大的符号。它不像任何已知的文字或标志,但线条的排列方式让人联想到电路图或是能量流动的路径。
“看这里。”秦岚指着符号的中心。那里的岩石颜色与周围略有不同,仿佛被什么能量长期浸润过。
苏羽用检测仪扫描那个区域。读数立即飙升,指针剧烈摆动。
“强烈的能量残留。”他说,“很久以前的,但还没有完全消散。”
秦岚将手轻轻放在那个符号上。岩石触感温热,仿佛还保留着某种生命的余温。她闭上眼睛,试图感受其中可能隐藏的信息。
在黑暗中,她似乎听到一丝微弱的声音,像是远方的回声,又像是岩层自身的低语。那声音太过模糊,无法分辨其中的含义,但却让她想起父亲实验室里那些永不熄灭的指示灯。
苏羽调整着检测仪的设置,试图捕捉更详细的数据。但每一次扫描都只能得到混乱的读数,仿佛那股能量故意在躲避探测。
“它知道我们在观察它。”他最终得出结论。
秦岚收回手,符号中心的微弱光芒随即消失。她回到控制台前,调出勘探站的结构图,将新发现的符号位置标记在上面。
“这里,”她指着图上的一点,“是整个结构的中心。”
苏羽走过来,观察着她的发现。符号所在的位置恰好是勘探站几何结构的重心,也是所有能量线路交汇的点。
“不是巧合。”他说。
他们在控制台前工作到深夜,试图理解这个偶然发现的庇护所中隐藏的秘密。屏蔽场稳定地运行着,将勘探站从外部世界中完全抹去。在这个被遗忘的地下空间里,只有仪器运转的低鸣和岩层深处永不停止的震动。
秦岚最终找到了一段较为完整的记录。记录中提到,勘探站的工作人员在撤离前,曾进行过一次“深度共振实验”。实验的具体内容已经丢失,但结果一栏只写着两个词:
“它醒了。”
苏羽站在主控室中央,感受着从脚下传来的微弱震动。这一次,震动似乎带着某种节律,不像纯粹的地质活动。他看向秦岚,发现她也注意到了同样的异常。
他们的目光在昏暗中相遇,无需言语就明白了对方的想法。这个庇护所提供的安全只是暂时的。峡谷隐藏的秘密,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深邃,也更加危险。
控制台上的指示灯稳定地闪烁着,屏蔽场外,整个世界都在寻找他们的踪迹。而在这个被遗忘的地下空间里,某些沉睡已久的东西,似乎正在缓缓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