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匠的融入,如同在巴州本就日渐旺盛的炉火中,又添上了一把干柴。墨衡主持的“格物精研坊”和山谷基地,人手和专业领域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充。来自淮南的匠人们带来了不同的技术流派和实操经验,与墨衡带来的家传技艺以及凌岳灌输的现代理念相互碰撞、融合,迸发出许多新的火花。
尤其是在冶金和火药领域,进展显着。一位姓郑的老匠师,祖辈曾参与过北宋官营火药作坊的营造,对硝、硫、炭的提纯和配比有着独到的经验。在凌岳“提高威力、稳定性能”的指示下,他与墨衡合作,利用新建成的、更高温度的水力鼓风炉,尝试改进传统火药。他们发现,将硫磺和木炭分别进行更精细的研磨和煅烧提纯,并尝试加入极少量其他矿物(如凌岳隐约提及的某种钾盐,但目前尚未找到稳定来源),所得火药的燃烧速度和爆燃威力,确实有了可感知的提升。虽然距离真正的颗粒化、标准化军用火药还有很远的路,但这一步的迈出,意义重大。
与此同时,对那块奇异铁片的研究,也因水力锻锤的“频率刺激法”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经历了无数次调整捶打频率、力度和间隔的失败后,一次偶然的尝试中,当锻锤以一种特定的、近乎共鸣的频率持续捶打铁片超过一个时辰后,铁片表面的云雷纹路骤然亮起!不再是转瞬即逝的微光,而是持续了足足三息时间的、稳定的柔和白光!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那白光笼罩下,铁片上方凭空浮现出数行由光点组成的、扭曲如蛇的奇异文字,以及几个结构复杂、仿佛某种机械图纸的立体光影!虽然文字依旧无法辨识,图纸也过于复杂难以瞬间理解,但这无疑证明,铁片内确实封存着信息!
“成功了!主公,我们成功了!”墨衡几乎是狂奔着来到帅府向凌岳报喜,激动得语无伦次。
凌岳闻讯,立刻赶到精研坊的密室。当他看到那悬浮在空中的光影文字和图纸时,纵然以他的定力,心中也掀起了惊涛骇浪。这绝非宋末这个时代应有的技术!这“匠魂遗刻”记载的,果然是超越时代的知识!
“可能记录下这些光影?”凌岳强压激动问道。
“光影存在时间太短,且结构复杂,难以瞬间临摹。”墨衡冷静下来,摇头道,“而且,每次激发似乎都消耗铁片本身某种能量,激发后,铁片会变得黯淡,需要静置数日才能再次尝试。属下推测,需要找到正确‘解读’这些光影信息的方法,或许……需要对应的‘钥匙’,或者更强大的能量源。”
凌岳凝视着那已然消散的光影位置,目光深邃。钥匙?能量源?他下意识地摩挲着掌心的“山海界”印记。或许,答案就在自己身上,或者在那神秘的空间之内。但他目前对印记的掌控,还远远达不到精细操作的程度。
“无妨。能激发出来,已是天大的进展。”凌岳对墨衡道,“继续研究,尝试用不同材质的‘锤头’进行捶打,看是否有影响。同时,集中精力,尝试临摹下那机械图纸的哪怕一小部分结构,看看我们是否能理解并仿制。”
他意识到,这铁片的价值,甚至可能超过一台镟床。它指向的,可能是一条迥异于当前技术路线的、更接近能量本质的科技树。
就在精研坊内取得突破的同时,城外山谷基地的建设也进入了新阶段。利用新研制的、尚显粗糙的“水泥”,基地外围的第一段护墙和一座小型坚固库房已经建成。虽然外观灰扑扑的不甚起眼,但其坚硬程度和整体性,让参与建设的工匠和劳役们都惊叹不已。凌岳亲自视察后,下令在基地内开始建造一座更大、结构更合理的标准化高炉,专门用于优质钢铁的冶炼,为将来更高级别的军工生产打下基础。
而在军事层面,元宵之乱的实战检验,让岳璃和凌岳都看到了锐士营的巨大价值,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岳璃据此调整了训练大纲,加强了小队在复杂城区环境下的对抗演练,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凌岳则批准了岳璃的请求,为锐士营单独设计并小批量生产了一种更加轻便、机弩力量更强、并配备了简易瞄准具的手弩,以及适合攀爬、潜行的特制装备与武器。
这一日,岳璃向凌岳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计划:“主公,锐士营训练已近半年,虽经元宵小试锋芒,但终究缺乏真正的战场磨砺。末将请求,准许锐士营以小股为单位,轮流派出,潜入与我巴州接壤的、目前处于混乱状态的夔州、万州边缘山区,进行实战侦察与小规模剿匪。一可锤炼士卒,二可熟悉周边地形敌情,三可清除一些威胁商路、滋扰边境的匪患,扬我巴州军威。”
凌岳沉思良久。这个提议风险与机遇并存。锐士营是心血,折损任何一人都是巨大损失。但雏鹰不经历风雨,永远无法翱翔天际。一直圈在笼子里训练,终究成不了真正的精锐。
“准。”凌岳最终点头,“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每次行动规模不得超过三十人;第二,目标限定为匪患或小股溃兵,严禁与刘整部或其他官方势力发生正面冲突;第三,行动前需有周密计划,事后需有详细总结;第四,岳璃你需统筹全局,不可轻易亲身犯险。”
“末将领命!”岳璃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她知道,这是锐士营真正蜕变的开始。
巴州,在经历内乱考验、吸纳新鲜血液、取得技术突破之后,如同一个完成了一次深度呼吸的巨人,不仅稳住了阵脚,更开始将触角谨慎地向外延伸。精研坊内那短暂浮现的微光,照亮了一条通往未知技术的幽深路径;而即将振翅出巢的锐士雏鹰,则将用敌人的鲜血,来淬炼自己的锋芒。内外兼修,稳扎稳打,凌岳正按照自己的节奏,在这宋末的棋盘上,落下看似微小,却可能影响全局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