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时空霸主:从宋末开始打造全球帝 > 第265章 余波定人心,铁坊纳新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5章 余波定人心,铁坊纳新流

元宵夜的骚乱,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虽然在凌岳及其班底的迅速反应下,波澜很快被强行压下,但其带来的余波和影响,却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缓缓扩散,深刻地考验着巴州这座新生势力的韧性与智慧。

次日清晨,尽管街道上的血迹和焦痕已被清理,但空气中依旧弥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烟火与血腥混合的气味,以及一种无声的紧张。百姓们虽已被告知“细作与叛逆作乱已被平定”,但脸上的惊惶犹未散尽,彼此交谈时也压低了声音,眼神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和对官府的审视。

凌岳深知,此刻稳定人心重于一切。他采纳了冉琎和苏婉清的建议,采取了一系列组合措施:

首先,是公开、透明地处理善后。遇难者(主要是几名不幸被波及的百姓和数名战死的差役、民兵)的名单被张榜公布,府衙拨出专款进行厚恤,并承诺抚养其家中老幼。受伤者则由李清菡的“医护营”免费救治。同时,将缴获的部分黑衣人制式军弩(抹去明显标识后)公开展示,坐实“外部势力勾结内部败类”的定性,将矛盾引向外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内部猜忌。

其次,是迅速恢复秩序与展示力量。岳璃的锐士营并未立即撤回驻地,而是以巡逻队的形式,在城内主要街道和城墙显眼处执勤。他们军容整肃,装备精良,眼神锐利,无声地展示着巴州强大的军事掌控力,既安抚了民心,也震慑了任何可能存在的残余宵小。官府各衙门照常办公,市集在苏婉清的协调下也很快重新开张,生活秩序的快速恢复,是稳定人心的最好良药。

最后,也是凌岳最为看重的一点,是借此机会,进一步将民众与巴州势力进行深度绑定。他宣布,因乱局影响,开春后原定的部分劳役减免,并将在各屯田点和工坊,增设更多的岗位,以工代赈,确保无人因这场动乱而衣食无着。同时,由“察事厅”暗中引导舆论,强调唯有在凌将军治下,巴州才能如此迅速平定祸乱,保护百姓安全,将这次危机悄然转化为凝聚认同感的契机。

效果是显着的。数日之后,城内的恐慌情绪逐渐平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以及对凌岳官府更强的依赖感。茶馆酒肆中,百姓们的议论风向也开始转变:

“还是凌将军靠得住啊!换做别处,怕是早就乱套了!”

“那些天杀的好细,肯定是看不得咱们巴州过上好日子!”

“听说将军还要加开工坊,招更多人干活,这下不怕饿肚子了。”

帅府书房内,凌岳听着冉琎关于舆情变化的汇报,微微颔首。“民心可用,但亦需警惕。经此一役,吕文德、刘整已知我巴州非是易与之辈,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内部排查要常态化,尤其是对新附人口,背景核查需更加严格。”

“主公所言极是。”冉琎道,“‘察事厅’已调整策略,今后重点监控与夔州、万州方向的物资、人员流动,并对所有新入籍者进行三轮核查。此外,那名黑衣人头目身上的隐秘符号,已有初步解读,似乎与一个活跃在荆湖地区的江湖帮派‘漕帮’有关,此帮派与刘整部下属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江湖帮派…”凌岳眼神微眯,“看来刘整的手段,比我们想的更杂。继续查,摸清这个‘漕帮’的底细,看看他们除了充当打手,还负责什么。”

处理完军政要务,凌岳又将注意力放回了技术发展上。动乱之夜,工坊区虽有小火,但核心的精研坊和新建的山谷基地均安然无恙,这得益于提前的严密防护。这让他更加坚定了技术优先的战略。

他再次召见了墨衡。此时的墨衡,虽然眼带血丝,但精神却处于一种高度亢奋的状态。

“主公,您所授的‘水泥’之方,已有眉目!”墨衡难掩激动,“按您指点,以石灰石、粘土为主料,经煅烧研磨成粉,所得之物,加水与沙石混合后,确能凝固,且坚硬异常!虽不及主公所言‘坚如磐石’之神效,但已远胜三合土!只是……煅烧温度要求极高,寻常窑炉难以达到,且粉磨耗时费力,目前产量极低。”他呈上一块灰扑扑、但表面坚硬的试块。

凌岳接过,掂了掂分量,又用手指用力敲击,发出沉闷的响声。他心中满意,这已经是跨越时代的进步了。“很好!产量和工艺可以慢慢改进。先在新建的山谷基地外围,用此物修筑一段护墙和一座小库房,进行实际检验。同时,继续优化配方和工艺,尝试添加不同比例的石膏或矿渣,看能否提升性能或降低成本。”

“属下遵命!”墨衡干劲十足,随即又汇报了另一项进展,“关于那奇异铁片,属下近日尝试用新改进的水力锻锤,对其进行高频轻度捶打,模拟某种特定的能量震荡,发现其在受到此种刺激时,纹路的光芒反应比之前用烈火、强酸时更为明显和持久!虽然依旧无法解读其中信息,但或许……我们找到了一条正确的激发途径。”

凌岳心中一动,水力锻锤的规律性捶打,模拟能量震荡?这似乎与“频率”有关。他隐隐觉得,这或许与他自身能量操控,或者“山海界”的某种运行规律存在联系。“继续这个方向的尝试,记录所有数据。注意安全,切勿操之过急。”

就在巴州上下忙于消化元宵之乱的余波,并持续推进内部建设时,一支风尘仆仆的队伍,悄然抵达了巴州边境。他们约有百余人,衣衫褴褛,面有菜色,但队伍中却携带着大量的书籍、工具,以及一些奇形怪状的金属构件。为首者是几名年纪不等的男子,虽形容憔悴,但眼神中却透着与寻常流民不同的执拗与智慧。

他们自称来自淮南,原是当地官营匠作营的工匠及家眷,因不堪蒙元南下兵锋威胁与南宋溃兵的骚扰,又不愿资敌,遂在几名大匠的带领下,举家南迁,一路辗转,听闻巴州凌将军重视匠人,善待百姓,故特来相投。

边境哨卡不敢怠慢,迅速将消息传回巴州。

凌岳闻报,立刻意识到这支队伍的价值。乱世之中,熟练工匠是比黄金更宝贵的财富!他亲自下令:妥善安置,验明正身,若确系工匠,及其家眷,一律接纳,给予房屋、田地(或工坊职位),待遇从优。

当这支队伍被引导至巴州城,看到那整齐的田垄、繁忙而有序的工坊、以及城头精神抖擞的守军时,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尤其是那几名为首的大匠,在看到墨衡主持建造的水力设施和听闻“格物精研坊”的存在后,更是如同找到了归宿。

凌岳亲自接见了他们,得知他们中竟有擅长营造大型水利、精通金属冶炼、甚至有人对火药配制颇有心得,更是大喜过望。这些人才的加入,无疑将极大弥补巴州在重工业和一些关键技术领域的人才缺口,为下一步的技术攀升注入强劲动力。

元宵之乱的阴霾尚未完全散去,但巴州却以其内部的稳定、发展的前景和求贤若渴的姿态,如同磁石一般,开始吸引着乱世中散落的珍珠。凌岳深知,真正的争霸,不仅仅是疆土的扩张,更是人才、技术与制度的竞争。他正在铺设的道路,虽然漫长而充满挑战,但其根基,正在这看似琐碎的“夯基垒土”中,一点点变得坚实起来。新流入的工匠,如同新鲜血液,将为巴州这具正在成长的躯体,带来新的活力与可能。